心理學研究發現,人的情緒、想法、行為之間相互影響。比如,你看到一條關于新冠肺炎的消Thoughts息說某種身體表現是癥狀之一,于是你會產生一個想Feelings Behavior法:我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。當頭腦里有這個想法的時候,你就會感覺到害怕、甚至恐懼的情緒;害怕、恐懼的情緒反過來又會強化你的原有的想法。此外“我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”的想法還會影響行為,比如,頻繁上網查新冠肺炎的癥狀,不停地刷手機,跟朋友打電話傾訴,查詢治療的藥物等等。當然,這些行為又會強化原有的想法以及感受。這就是人受到外界消息影響之后發生的心理與行為的變化過程。

當外界消息滿天飛的時候,我們就更容易受到影響。一方面,我們容易產生信息過載。當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之后,每天接受的信息快速增長,我們認知負荷越來越重那么信息過載會對人們帶來哪些影響呢?有人總結了10種信息過載的表現:
1、血壓升高
2、情緒低落或精力減退
3、決策能力下降
4、注意力難以集中
5、視力受損
6、創造力下降
7、查看手機的強烈沖動
8、失眠
9、多夢
10、疲憊
另一方面,長期浸泡在負面信息中,還容易產生“間接傷害”。關注疫情是我們尋求安全感的一種行為,可以理解,但是,關于疫情的謠言、悲劇、慶氣、煽情的各種消極負面信息,會讓人的情緒受到傳染。而長時間地沉浸在負面情緒中,會損害個體的免疫系統,從而產生間接傷害。因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現的疾病,在沒有徹底認清這種疾病的病毒來源、作用機理、特效藥物的時候,關于這種疾病的信息就會發生不斷的變化。在這個過程中,一些虛假或不實信息也會充斥其中。那么面對這些滿天飛的信息我們何應對呢?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調整自己。
首先,學會設定時間限制。例如每天關注新冠肺炎的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,與此同時積極調整自己的行動,制定新的學習、作息時間表,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。減少信息攝取、有規律地生活可以提高自己的掌控感。而事實上掌控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。
其次,聽到任何消息,要學會批判式思維,不要全盤接受或全盤認同。《呂氏春秋》上關于應對外界信息方面,有很好的表述:夫得言不可以不察,數傳而白為黑,黑為白。所以,看到、聽到任何消息,要學會去思考判斷,不要談虎色變,也不要以傳,我們要讓“謠言止于智者”。
最后,每天留給自己10分鐘到20分鐘的時間,關照自己的內心,與自己交談。如今,社會發展太快,人們每天像陀螺地不停旋轉,沒有喘息的時間,心靈追趕不上身體。如果每天能夠按下暫停鍵,和自己心靈對話,久久為功,就能夠獲得心靈的平靜。